原石存放在滕州汉画像石馆一楼精品厅,是祠堂后壁,出土于滕州市滨湖镇西古村,年代为东汉晚期,雕刻技法为弧面浅浮雕。物象周围进行了减地处理,主题内容为乐舞百戏,整幅图像在构图上强调内容丰富,结构巧妙,布局合理;在造型上追求整体简洁,夸张抽象,线面结合;在风格上体现自由奔放,节奏运动。
这一块乐舞百戏图不仅保存完整,而且画面雕刻的非常精美,可以想象出这座墓葬的主人生前一定很喜欢观赏乐舞表演,并且希望死后还可以继续欣赏,于是把这些图案都刻在了自己的墓室里。画面正中是汉代著名的建鼓舞,所谓“建鼓舞”就是将鼓固定在一根柱子上,上方有华盖和羽葆装饰,两边分别有两名男子站在鼓的两侧边擂边舞,两名男子头戴冠帽,手拿鼓槌,宽广的袖袍和上方长长的羽葆相呼应,给人一种律动感和节奏感。建鼓舞是祭祀升仙为主题的舞蹈形式,经常和杂技一起表演,画面上方有一人正在表演抛丸,一人双手能抛七枚弹丸,在汉代称作“弄丸”,可见汉代杂耍技艺的高超,旁边有一人双手扶案倒立,两臂挺直,腰身以下反屈为180度,可谓刚中见柔。这块画像石右上角突破边框的“羽人饲凤”,是整个画面的点睛之笔,雕刻师采取了不拘一格的创作手法,反映了古人在雕刻技艺上的创新。画面堪称精美绝伦,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景象,也是滕州汉画像石馆的镇馆之宝。
汉画艺术是无声的史诗,是客观的史话,是浪漫而唯美的精彩瞬间。它们度过了重重的历史尘封,穿越了两千年沧桑岁月,就这样在我们面前绽放。
下面请欣赏滕州汉画像石馆制作的视频《乐舞百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