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
汉画馆还将与您暂别一段时间
在这个特殊时期
特别推出滕州市汉画像石馆精品画像石鉴赏
闭馆不闭展 线上看展览
在我国思想和文化的发展史上,孔子和老子是两位具有代表性和开创性的人物。作为儒家和道家学说创始人的孔子和老子都生活在春秋时期,基本同处一个时代,但孔子的年龄比老子要小得多,当时老子是周朝掌管图书典籍的史官,知识非常渊博,据史料记载,孔子曾四次向老子问礼。
在现已出土的汉画像石中,关于《孔子见老子》雕刻图像是常见的,尽管各地出土画像的艺术表现手法、雕刻风格、视觉形象的多寡等存在着差异,但孔子问礼老子宣扬儒家思想的主题是统一的。孔子问礼于老子这件事不是我国古代两位学者简单的历史会面,而是儒道思想的交流和沟通,对于我国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

这是一幅《孔子见老子》的画像石拓片,原石是在滕州市官桥镇后掌大村出土的。画面上右边第七个人物是老子,对面身材魁伟高大者是孔子,两人正拱手对拜。孔子身后五人均为孔门弟子,其中四人手捧简册恭敬地站立,另外一个摩拳擦掌的勇猛人物应当是子路。画像中孔子的形象和子路的服饰动作异于常人,突出了人物的身份。据说孔子和老子交谈之后,出来对弟子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乎!他把老子比喻成了一条变化莫测的龙,说明他对老子十分敬佩,也表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的精神,从此以后,孔子的名声更广,拜在他门下的弟子也更多了。这是汉朝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


从这些孔子和老子在图像上的位置布局来看,也反映了宣扬儒家上下尊卑、谦虚好学等思想观念。在我国的传统礼节中,一般认为“左为上,右为下,”“左为尊,右为卑”等。譬如老子曰:“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史记·魏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东汉时期,我国逐渐形成了左尊右卑的礼仪制度。所以,在山东地区出土的《孔子见老子》图像中,大多以老子在左的居多,但这并非是要宣扬道家思想,实际上是强调了孔子等奉行的谦虚美德的儒家思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