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动态

滕州汉画像石列入《学习强国》平台


2019-01-24  点击: 0


细心的党员群众可能会发现,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创办的《学习强国》中,十三块精美的滕州汉画像石出现在了《学习文化﹒中华文博》的铭刻类栏目中,十三块出土于滕州的汉画像石分别是代表汉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纺织图》、《牛耕图》、《冶铁图》;代表汉代国防建设的《胡汉交战图》、《武库﹒车马出行图》、《蹶张图》;代表汉代天文科技水平的《日月同辉图》;代表汉代社会文化生活的《建鼓乐舞图》、《水榭﹒垂钓﹒庖厨图》;代表汉代精神世界的《周穆王拜见西王母》、《开明兽》等。这些汉画像石不仅画面精美而且生动地再现了汉代滕州地区生活的各个视角,为我们了解研究那个时代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素材。


▲路径一:百度搜索《学习强国》,找到“学习文化”专栏


▲路径二:再点击“中华文博”


▲路径三:点开“铭刻”专题


▲路径四:十三块精美的滕州汉画像石等着您欣赏呢~


滕州境内自清末民初陆续发现汉代画像石,50年代在县文化馆院内进行专题陈列,1958年,成立滕县博物馆,并在汉画像石等文物的基础上整理充实,汉画像石陈列在在“历史革命文物之部”。1986年,滕县博物馆迁址王家祠堂内,汉画像石搬运新址;1995年,滕州市博物馆再迁新址,设立汉画像石陈列专题展厅。1996年,滕州市政府在龙泉塔周围建设滕州市汉画像石馆,为滕州市博物馆内设馆所,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18平方米,举全市之力在滕州二十一个镇街抢救性调运汉画像石,汉画像石增加至386块。2004年,滕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成立滕州市汉画像石馆,编制4人,正式为独立法人单位,2016年经滕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编制增至7人。

2007年,滕州市政府投资3000余万元,在龙泉文化广场区域高规格设计建设滕州市汉画像石馆新馆。2008年3月,新馆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新馆东临荆河,西依龙泉塔,占地20亩,建筑面积近一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风格仿汉代建筑式样,气势恢宏,古意幽然,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三级博物馆、山东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枣庄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枣庄市科普教育基地、枣庄市海峡两岸交流示范点,为中国汉画学会理事单位,山东省目前唯一的汉画像石专题陈列博物馆。内设设综合办公室、信息网络部、文保研究室、藏品室、社教部,承担国保单位龙泉塔及省保单位官桥汉墓群的保护管理工作,至目前馆藏汉画像石等各类汉代文物1万余件/套,其中汉画像石1500余块。年均接待量30余万人。近10年联合国内外大学、文博单位举办文化交流、临时展览、公益讲座等活动110余次。编辑出版了《汉人之魂—滕州汉画像石精品》《滕州祠堂汉画像石》《滕州汉画像石精粹集》《染山汉墓发掘报告》《滕州历代石刻》等专业书籍,在核心期刊《考古》《文物》《中国汉画研究》等发表论文、文章100余篇。

滕州市汉画像石馆新馆由主馆和副馆构成,主馆共四层,一层和地下一层为基本陈列展厅,由精品厅、石椁厅、墓室厅、祠堂厅四个主题组成,展出代表滕州汉画像石不同风格、题材的汉画像石200余块,其中,在石椁厅复原西汉石椁墓室3座,在墓室厅复原石室墓2座,为公众了解汉文化及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滕州汉画像石馆自上世纪50年代建馆以来,历经了5次辗转搬迁,以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为己任,集文物征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服务于一身。滕州地区出土的《牛耕图》《冶铁图》《纺织图》,都说明在2000年前的汉代滕州地区社会生产力已相当发达。《续滕县志》《补汉石存目》《汉代画像全集》《滕县金石志》等都著录了大量的滕州汉画像石。另有许多精美的汉画像石都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等重要的国家收藏。滕州汉画像石以发展脉络完整清晰、雕刻技法丰富多样、画像内容包罗万象和祠堂画像石精美绝伦等在国内独树一帜,影响广泛。





上一篇:展览通知 | “齐脉新韵”——马奎师生画展将延期至1月24日


下一篇:活动 |汉画像石馆举办猜谜语参观天下奇猪艺术品收藏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