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动态

龙泉塔


2015-11-12  点击: 0


      滕州龙泉塔,历经了千年的时代风云,像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屹立在荆水河畔,向流逝着的荆河碧波诉说着时光孕育的故事。当然,它也会为“塔影高标”的巍峨而自豪。龙泉塔,砖石结构,高43.35米,直径9.2米,八角形须弥座,共9层,二挑华拱托檐,各分置拱门盲窗,前设佛室,后置塔梯,可旋登至顶。建筑结构严谨,朴实雄伟,挺拔壮丽,是“密檐式”佛塔建筑的佳作。砖砖石石在这里已不在木讷的堆砌,而显现着令人注目的艺术灵性。
      塔为佛教的建筑形式。梵语谓堵坡,又称浮屠或浮图。晋时译佛经时造为塔字,最初见于晋《字苑》南朝顾野王《玉篇》等书。塔最初用来供奉佛骨,后来也作供奉佛像、收藏佛经或保存僧人遗灰遗骨之用。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一为南传佛教,一为藏传佛教。佛教主张五藴皆空,传到中国后,北魏时发展到极盛阶段。有唐以降再次兴盛,唐太宗遣高僧玄奘远去印度取大乘教经,成为一时盛举。佛学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与儒、道共同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且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而佛学文化很早就进入了学术研究领域。仅就佛塔的研究也有相当可观的专著,如《寺塔坛幢》、《塔性说》等都是研究佛塔的名著。龙泉塔原为唐代龙泉寺的附属建筑。曾一度被认为是唐代建筑。清人王政曾有诗云:
久随韦肇快题名,卓立龙泉奠此氓。
翠挹群峰齐毓秀,影浮七级独含情。
凌云更作拿云势,就日应同捧日情。
风过金铃音袅袅,顿教俗耳洗琶筝。
      诗中所言韦肇为唐代大历(公元766~780年)间人,官中书舍人,后迁秘书少鉴,又曾主持过诏令宣旨、侍从、接纳文表、典图集诗录等事宜,为唐代大历时重臣之一。唐代是佛教继北魏之后再次兴盛的时期,可以想见龙泉寺当时的香火鼎盛状况。后龙泉寺不知何时被毁。1978年夏季,龙泉塔北侧的龙泉寺旧址出土了一尊力士石雕,原为经幢部件,从石刻造型纹饰刀法上看确属唐代石刻风格。由此可见龙泉寺确为唐代兴建的寺院。而龙泉塔却不能由王政诗句断为唐代佛塔,龙泉塔经专家共同论证认为是北宋初年的建筑。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滕千户蔡祐协同显庆寺僧对龙泉塔做过一次修茸,并嵌文记之曰:“尝闻之,昔阿育王所造塔八万四千,弥布天下,上方明刹,皆所藏释迦舍利而见也,然此塔之建,虽莫考其详义,亦不过如此而已。”
      1983年,中共滕县县委、滕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对龙泉塔进行维修,以修旧如旧的方法对塔顶、塔壁、劵门、须弥座等处进行了全面整修和加固,恢复了原有的面貌。

      龙泉塔这座千年佛塔已不再是善男信女们的精神拥有,而以焕发后的新姿屹立在滕州这块古老的热土上,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龙岭晴云漂浮着它的喜悦悠悠卷舒,荆河碧波荡漾着它的身影,邀来了皎皎的微湖夜月。客外游子谈到它,自会豪然谓之曰:“我是滕州人。”看到它而又慨然谓之曰:“到家了,家乡真好。”勤劳智慧的劳动先民,赋予了它生生不息的文化灵性,向着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延续。

壮哉!龙泉古塔 
      龙泉塔1980年被枣庄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为“枣庄十佳名胜古迹”,2006年被省文化厅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篇:滕州市汉画像石馆2015年展览回顾(二)


下一篇:市汉画像石馆组织志愿者进入龙泉苑社区进行文化宣传和展示活动